求是新闻 >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追逐“中国梦”
时间:2013-08-17 11:50:56 来源:求是学院宣传中心 作者:宣传中心记者团

求是学院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综述QRg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求是学子和山区孩子一起成长
    9支队伍,200余人;9个县市,近1000公里。2013年暑期,求是学院师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间地头,用青春激情诠释“三下乡”,用艰苦奋斗追逐中国梦,在10余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谱写了一曲曲“实践激扬青春志 奋斗成就中国梦”的青春之歌。
    志愿者在活动中走遍我省9个县市的20多个乡镇,走进100多个村寨,深入村庄、学校、农户,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标,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科技支农、志愿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服务活动实际行动向学校和社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带着青春热情走进田间地头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团中央关于“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在校团委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今年我院在前期认真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了政策宣讲青年突击队、携手成长·青春黔行青年突击队、教育帮扶青年突击队、科普宣传青年突击队、法律援助青年突击队、生态环保青年突击队、文化宣传青年突击队、春晖行·中国梦·我与家乡共发展大方队和瓮安队9支服务队共200余人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分别赴白云区牛场乡、息烽县石硐乡、威宁县金钟镇等9个县市开展了以“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的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党委副书记万平7月9日举行的出征仪式动员讲话中寄语各服务队,要求各队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求是精神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在实践中加强责任感,传递正能量,用“中国梦”培养激发担当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实干精神,形成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和实际行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时效性,推动我院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我们将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精神,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为契机,以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积极参与暑期实践工作。”志愿者代表罗欢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表示将把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将绿色环保与经济发展相贯通,将贯彻“三下乡”精神与学院特色相联系,争取把此次“三下乡”社实践做成有实效、有价值、有特色、有意义、有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继7月9日举行出征仪式后,各服务队分别在10日或11日出发前往目的地。志愿者们的抵达纷纷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我们将带着青春热情走进田间地头!”科普宣传青年突击队的一名队员在踏上客车的那一刻就许下了这样的“承诺”。
 
    把梦想的种子撒播在田野上
    梦想,承载着希望,蕴涵着力量。2013年,当“中国梦”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学子心中,把梦想的种子播撒进留守儿童、山村百姓的心里成为今年暑期“三下乡”活动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还有什么比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更开心的呢!”教育帮扶突击队的一名队员在支教第一天结束后说到。科普宣传青年突击队的李双告诉记者:“为了招生,打电话给家长,家长很热情、很信任,瞬间温暖了自己,觉得做再多都是值得的。”
    村民们的热情参与增加了志愿者们信心。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志愿者们走进村庄、深入集市、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政策、法律宣讲,调研民风民俗和生态环境、开展支教活动和文艺演出、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山区群众……把爱心传递给山区孩子,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中,在实践中播撒梦想的种子,把美丽青春的正能量洒向山乡。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厨师,这样就可以做饭给妈妈吃!”“我要好好学习,因为我不想让父母太辛苦……”在科普宣传青年突击队和孩子们的见面课堂上,志愿者们开展了“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主题班会,并让孩子们在“心愿墙”上写下自己的心愿。看着孩子们写下的每一张字条,志愿者们不禁泪湿了眼眶。
    在这堂关于梦想的主题课上,令志愿者们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梦想承载了太多希望,特别是对于父母在身边的渴望。”看着孩子们写下的心愿,志愿者们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没有父母陪在身边,虽然孤独但他们却不抱怨,虽然“可怜”但他们却不悲观,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与关怀,播撒下梦的种子,让山区儿童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为了帮助乡亲们了解“中国梦”的内涵,由党员干部组成的政策宣讲青年突击队走进息烽县石硐乡,利用赶集天,开展“我的中国梦”政策宣讲工作。队员们从村民们关心的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保障等内容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国梦、贵州梦、息烽梦”。
 
    在实践中追逐梦想的脚步
    如果说梦想是指引航向的灯塔,实践则是追逐梦想的脚步。志愿者们不满足于书本知识,不拘束在理论的课堂大胆走出学校,通过支教、调研、宣讲了解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感知时代进步,用青春激情追逐梦想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生态环保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石漠化问题。志愿者们深入关岭县普利乡,通过和群众、村干部交谈,对当地石漠化现象的成因、现状和治理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就调研结果与正在当地调研石漠化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彭建进行了交流。尽管山路崎岖语言沟通不畅,但队员们说,与农村的真实接触,让他们对农村有了进一步了解和对自己所应担负的责任有了新的认识,对未来的人生之路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反哺家乡故土,春晖行·中国梦·我与家乡共发展大方队和瓮安队分别深入大方县竹园乡和瓮安县瓮水镇,走访农户,走进社区,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开展春晖助学,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瓮安队还和当地优秀春晖使者召开座谈会,共话家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交流中,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充分利用此次活动建立的联系,进行回访关注,长期关注家乡发展,做一名反哺家乡的春晖人
    聚焦民族风俗行走多彩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俗调研也是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青年突击队走进牛场乡落刀村、大林村、瓦窑村等布衣村寨,观赏布依族服饰和布依族蜡染技艺,通过与村民拉家常了解布衣族拦门酒、宵夜酒,迎客酒、土家话等民族文化的传承情况,为帮助当地更好传承民族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大手牵小手托起成长成才的“中国梦
    “老师,我们明天可以再来不?”在教育帮扶青年突击队上完支教的最后一堂课上后,一位小女孩拉着队员的手小声问到。
    听到孩子的提问,在场的志愿者们都沉默了。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满脸的不舍、太多的无奈,哽咽的话语,却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们说“再见”。“忆刚怀揣希望踏入下冲小学,待今日即辞别而去。”文艺汇演上,一首诗歌朗诵《在这里》道出了和孩子们,和乡亲们共度的这段美好回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校园里响起稚嫩的童声,科普宣传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在离别的时刻拉着孩子们的手,用一曲《感恩的心》教孩子们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感谢老师授予我们知识,感谢同学伴我们成长……
    “再见了,老师!”“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要好好的学习,老师会想你们的……”当身后传来一声声的道别,当离别的背影越走越远,在这“三下乡”离开的时刻,文化宣传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纵然有太多的话语,都无法表达心中得难舍深情。
    踏上回校的汽车,想到山区那群可爱的孩子!青春黔行青年突击队的张钰脑海中又闪现出和孩子们相处的画面,又想起了四年级学生小周说的那句话“能一直读书像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回报母校。”回首携手成长的日子,队员们依然不会忘记,“大手拉小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和山区孩子一起成长的难忘经历。
    挥洒青春的汗水,体悟成长的喜悦在“三下乡”中经历与感悟,在社会实践中收获与成长,追逐“中国梦”的路上,求是学子与山区孩子一起成长!(金黔在线求是学院记者站 求是学院记者团 本报记者 罗太平)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白云北路397号  电子邮箱:qsxy@gznu.edu.cn  邮编:550014
ICP备案号:黔ICP备1300400303号-2  版权所有: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今日IP访问量:0  今日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