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社学生积极开展国学学习讨论FtS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为贯彻落实求是学院“国学经典进课堂”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大力弘扬国学文化,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我系专业内涵式发展,文学与新闻传媒系嘤鸣社举行了以“品学经典,知行合一”为主题的“习国学经典文化”系列活动。系部对此高度重视,在系主任李玉芬、行政系主任帅永平老师带领下,进行精心安排与部署,同时活动得到了书法老师王世鹏、王世英及嘤鸣社指导教师唐定坤的大力支持。
吟古诵今 经典晨读
晨起,嘤鸣社社员的晨读,成为了文传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朗朗的读书声,诵出了文传之声,展现了文传魅力。
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精神的弘扬,当从诵读经典开始,“三字经”、“弟子规”“孝经”等基本文学篇目,是嘤鸣社社员必读、必背篇目,“人之初,性本善”,“ 冬则温,夏则凊”,句句理浅却意深。嘤鸣社社员冯春秋说:“晨读让我们精神饱满,‘温故而知新’,我们揣度古意,感受历史,总会有新的感悟。”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嘤鸣社的每一位成员深谙其中的道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孟等先贤圣人的哲理名言启发每位晨读社员。
“被窝是埋葬青春的坟墓”,这是嘤鸣社动员学子晨读的标语,对嘤鸣社社员来说,迎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呼吸着早晨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国学经典带来的心灵冲击,是他们大学生活中难忘的记忆。
丰富国学 博览文明
为提高社员的文学功底,增强同学们的文学兴趣,嘤鸣社成立了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四书组,以“诗经、离骚”为主的诗骚组,以“史记”为主的史书组等四个学习小组,由老师和同学带领大家学习,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品读国学经典,把习国学经典文化落实到同学们的实际学习、生活中。
每逢周末,前来听课的学生络绎不绝,原本空荡的教室,在此刻已经座无虚席,课堂开讲后,诗骚组授课人从学生们的日常事例讲起,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阐述了《诗经》的精髓。
四书组以“明事理、慎行为、乐助人、讲文明”为主题的交流课,得到了学风建设负责人唐定坤老师的高度肯定以及上百名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我很高兴能来到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所悟、所感,同时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每一个来学习的学员,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对国学学习中来。”嘤鸣社社长邓同伟说。
FtS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学生们积极参与书法培训FtS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字为心画 情由心生
书法和篆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为弘扬书法、篆刻文化,嘤鸣社书艺部潘伟、万贤等社员计划针对2013级和2014级学生展开为期一年的“书法、篆刻”培训,旨在让大学生了解书法、篆刻文化,获得书法练习方法,同时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
嘤鸣社书艺部负责人希望学员在培训期间能掌握“软笔、硬笔、粉笔”的书写技法,增进对书法基本知识的了解,能写出一手好字,并计划对相应成果进行展出。
书法老师王世鹏说:“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她呢?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
品读经典 知行合一
按照学院要求,我系围绕“品学经典,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等主题的征文,得到了嘤鸣社近两百名社员的积极响应,也在文传系掀起了品国学经典之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赏花,赏月,赏红楼》、《经典之诱惑,近情情深》等一批批出自嘤鸣社学子之手的优秀的文章体现出了作者的阅读体悟、思考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民族精神的认知。结合校园文化生活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围绕学院“内涵式发展”,道出了学院“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办学导向和目标以及嘤鸣社“以书会友,交流思想,服务广大同学”的宗旨。
据了解,此次征文活动由学院统一安排评审,并对优胜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同时,对获奖的征文,也将在《求是学院报》、《求是季刊》或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展示。
嘤鸣社指导教师唐定坤说:“在当代社会习国学经典文化,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因此,我们不仅要践行它,更要大力发展、繁荣它”。
本次活动立足专业特色,结合我系学风建设工程,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和认可。(文传系记者站 成思思/文 吴亚琳/摄)
FtS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